教学反思《搭石》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反思《搭石》,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搭石》1《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在教学本课时,我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带讲,读中感悟。
因为本文文质兼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人们的人性美的赞美,所以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来设计“读”这一环节的。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个性朗读,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如初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在读中找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2、再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在书上找一找。”通过学生的理解朗读,很快就能体会到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过小溪时很麻烦,从而明白了“脱鞋挽裤”的含义,知道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什么过小溪。
3、品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搭石的美,就好像走进了作者的心里。
4、抓住重点段落,通过朗读升华情感。例如文中第三段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语句很优美,学生们在朗读时感受到了画面美、音乐美——它像一首清新的小诗。
二、读练结合。
让学生当堂消化文章的写作特点。这一目的我是通过仿写来完成的。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通过不显眼的、平凡事物的美赞美具有这样的品质的人。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然后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着这一句话来表达的。作者描写的这些都是因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作者在写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想象力。因此在这时我就势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展开自己的想象说一段话。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堂的调控能力我还是有欠缺的。在本节课的最后,因为学生的积极性太高,每个孩子都强烈地想表现自己,所以一度有点失控。
课堂调控能力是一个合格老师必备的素质之一,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教学反思《搭石》2《搭石》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语言朴实。全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本文通过截取了农村生活中的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是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
在设计教学时,我抓住“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中心,重点放在“美”当中,有情景的“美”,有心灵的“美”,有能想象的到的“画面美”,有需要我们自己去感悟的“心灵美”,通过寻找“美”,感受家乡人民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总体上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激励学生发现美的目的。课堂上,师生能共创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我认为自己在本课的教学中有几点成功之处: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本课我紧紧围绕“文中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美”这一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点面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摆搭石的乡亲们都是一心为别人着想,老人只是举的一个例子。想象一行人过搭石时动作的美、声音的美、画面的美。想象两个人和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时的情景,让学生说说,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
2、通过想像,感受美.在品读感悟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孩子们通过对搭石人神态、心理活动、动作的想象,以及来走搭石人的假设,将摆搭石、走搭石的过程搬上了课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学生更好地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品德。尤其是假设句的训练。我设计了“假如总要 ”这一课文中的句式说身边的美,进行说写练习。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语言内化与表达,还使小空间瞬间变成了乡村大世界,各色各样的特殊人群都来了:胆小的孩子,第一次走搭石的外乡人,抱着孩子的妇女,手拄拐杖的老伯……孩子们通过想象,想尽各种方法去帮助那些过搭石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设计,引领着孩子们在课堂里畅谈,感受着人间温情。
3、抓住“延伸点”,书写平凡小事的美,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要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拓展这一环节,我让四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美的小事,并作汇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简述了身边美的小事,并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更广、更深地体会身边的美事,感受人间的真情。
4、孩子的学习热情高,小组交流、汇报有序,合作学习有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在合作性的学习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感悟落在实处,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虽然在预设时考虑周全,但在实施过程中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一堂课下来,静心思索,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1、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语的理解引导不到位。学生体会不到“和谐美”而体会出“谦让美”。
2、生本课堂中,学生应读中感悟,感悟中读。学语文的重点应放在读中,但是教学中朗读的时间太少。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若能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地读,学生能更充分地接触文本,在阅读中感悟美、欣赏美,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3、板书有点乱。让学生板书,老师应作一个适时的指导。
教学反思《搭石》3《搭石》石一篇很美的课文,在平白朴实的语言中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何作者对家乡的无比依恋,选编这篇课文除了要让学生感受到人性的美之外更重要是要让学生学会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去发现美。
怎样让课文走进学生的心中 ……此处隐藏9816个字……只注重了简洁,对“家乡的一道风景”之后的感叹号没有在板书中凸显出来。如果能将这一点表现出来,会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5、在教师评价语方面,自己有要适时运用的意识,但是有时候用的不十分恰当和准确,自己以后要注意。
6、本课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没有为“学生写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
其实,教学中暴露出得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学反思《搭石》13《搭石》这一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学中我主要以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在教学中,尽管我课前精心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通过教学,我感到自己设计的一些提问过于细碎,总感觉自己在课堂中一个劲地在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自己没少忙乎,可学生的情感总是处于一种很平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情感方面是我这节课很薄弱的一个环节。
2.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我总是一味地牵着学生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方面做得很不够。
3.本课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没有为“学生写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
其实,教学中暴露出得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学反思《搭石》14《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重的文章,它经过淳厚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下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相互忍让过搭石的一幕幕画面,表现了人们纯朴、勤奋、老幼相敬的难得品格和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美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人、故乡事无穷而深刻的缅怀之情。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
1、设疑:投石问路。
上课伊始,我引导孩子们围绕“路”展开交流:你见过哪些路,行走在上头会是什么感觉呢此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累,有的谈现代高速公路,有的谈高铁,有的谈上山小路,有的谈田间村路……看着活力澎湃的同学们,我随即在黑板上版画了一条羊肠小路,之后版画村庄和田间,话锋一转:如果连下几场大雨,雨水积存若刚没过脚踝,人们会怎样做呢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想象,并说出能否实现的理由。这样一做年代感一下子没有了距离,为孩子们感受当时的生活埋下了伏笔。
2、引读:感受乡情。
首先聚焦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人们摇摇晃晃走在搭石上的高兴心境,并读出哒哒哒的音律美!尽管有点险,可是人们却奏响了一曲幸福的民间舞曲。其次,让学生潜心读书,思考并标画相关语句:搭石路上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学生边读边标画并写下感受,老人修复搭石的场景,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场景都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互帮互助的淳朴民风熏陶与感染着他们幼小的心灵,相信将来的他们也必须会以此为榜样,创造和谐完美的幸福画面!
3、拓展:情感升华。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交流和表达,让我们拿起笔模仿作者的写法写一写身边让你感动的瞬间。此环节,让学生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学着去观察,去感动,去享受生活的完美。交流发现,孩子们生活中感动的人和场景真不少,有的短短十几分钟能写下300字的短文,我由衷地为孩子们点赞!
二、成功之处
此文教完感觉挺幸福的,因为像是回到了童年,过了一把瘾!虽然年代离孩子较远,可是我的版画一目了然,我设计的问题不拖泥带水直接让孩子们聚焦细节描述,所以课上孩子们思维活跃,写话时灵动的笔触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瞬间。
三、不足之处
学生的有声朗读处理匆忙,没能指导抑扬顿挫的读书,有失语文学科特点。
四、改善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再挑选几个细节描述的句子,在引导体会的基础上指导抓住关键词语读出轻重缓急;或者呈现一些道具,模拟搭石的场景,让孩子们现场走一走,感受一下搭石路。
教学反思《搭石》15我在教学这堂课的时候紧紧围绕一条主线:通过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山村里的人们那种为人着想、无私奉献、互相谦让的情感。因此,我针对中高年级的特点,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我在课堂上从直接检查学生的预习入手,把词语有规律地归类出示、朗读。然后让学生运用句式说课文的大概内容。这样既是对词语的重组记忆又是对文本的感知,为学生学习下文作铺垫。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主要问题寻找几个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展开。
摆搭石这部分内容,我主要抓住“无论、只要”等一些连接词让学生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这段内容。走搭石这部分内容很美,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让搭石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过搭石——”,问:你觉得这两个人会是怎样的两个人让学生想象其中的一幕场景。使人物形象显得更丰满,学生对情感的体会也就更深刻。
接着是对文本的整体提升,通过朗读达到高潮,最后把课文最后一节进行改变,以小诗的形式出现,进行拓展与延伸。整个课堂老师满怀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把学生朗读的情感激发起来了,感受着一种课堂的融洽与和谐。
同时也使我认识到,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的理解,真正的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反思每个老师都会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许多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适时的指导、点拨、,使课堂教学更深入更有效,借以引起我不断反思的东西。我将不断努力与探究,争取更大的进步。